首页安全教育社会安全性侵伤害

未成年人屡遭性侵伤害 中小学性教育缺失?

发布时间:2016-08-10 14:54:08     点击量:1735

 未成年人屡遭性侵伤害,给不少家庭蒙上一层灰色的阴影,以及当事人一生的心理创伤。到底是何原因导致性侵事件频繁发生呢?


重灾区:校园、农村

办公室、学生宿舍或宾馆成为性侵案的高发场所。部分业内人士认为,农村地区的未成年人是受到性侵较严重的群体,暴露出农村地区儿童安全保护存在漏洞。

 

难被发现原因:失语、恐吓

 

不少家长因担心“家丑外扬”,选择忍气吞声。当事人“失语”、侵害方“恐吓”等原因导致性侵案件难以被发现。

 

高危群体:熟人、教师

 

某种意义上,教师属于性侵犯学生犯罪的“高危群体”。除了最近频繁公开的校园性侵之外,家中亲戚对儿童的性侵也不少。儿童对于亲戚等熟人有信任感,防备心小,使对方得以实施侵犯。


 

后遗症:心理创伤

 

受到性侵犯后,孩子的性格可能会突然出现转变,由安静变为焦躁、易怒,或由活泼好动变为内向、孤僻。家长应及时发现孩子的异样,积极与孩子交流、沟通。

 

未成年人被性侵伤害所暴露的问题

 

问题一:教师等成年人的道德滑坡

 

我们的教育要求学生对老师绝对服从,对老师行为不怀疑不反抗,教师这个职业被神圣化,许多学生盲信老师,根本不会想到老师中也可能有犯法者。而在具体的校园管理中,在一些学校,对于学生与老师的接触,往往缺乏明确、严格的界线,如果学校管理混乱,这就给一些教师中的败类以可乘之机。

 

问题二:教师的法制意识淡漠


对师德师风的教育也要落到实处,让教师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,对违禁行为心存畏惧。

 

问题三:中小学防性侵教育的缺失


专家认为:此类案件频发暴露出学校教育、家庭教育中性教育的缺失。“长期以来,我们很少告诉孩子自己有哪些权利任何人不得侵犯,这导致许多儿童对于是否受到侵犯没有概念。”


 

防范“未成年人被性侵”犯罪发生举措

 

防范一:观念教育是预防

专家建议,中小学校应尽快开设预防性侵的课程,可将预防性侵教育与法制教育课程相分离,相关教育应从小学一年级开端。

 

防范二:加强监管是关键

 

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建立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,尤其要重视开展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和考察。职能部门应当统一制定并严格执行相关守则,如避免对学生进行个别谈话或辅导,且不得关闭房门;学生留校应事先征得家长同意,并通知班主任或其他主管教师;政府可以不定期对于农村和偏僻地区暗访抽查等。

 

防范三:完善法律是手段

 

目前中国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存在现有法规重复多、立法不够具体、法律责任规定过轻和执法力度不够严等问题。法律是最后一个手段,是事发之后的惩处。在此之前,从观念教育到监督管理,前两道防线必须筑好。

 

防范四:长效机制是体系


公安机关应当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村普法教育,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;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学校德育和安全教育工作,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,并与妇联等部门一起,加大家长的培训力度,督促家长履行好监护职责,从而构建全方位、多层次的校园安全保护体系和长效机制,为留守儿童创造优良的家庭环境。


  

     校鸽呼吁:中小学性教育请勿“羞答答”,部分农村地区要加强校园监管力度以及法律知识的普及。希望“祖国的花朵”盛放在阳光下。

售前咨询

TOP